5月份在华订单腰斩 市值一夜蒸发近2000亿!特斯拉怎么了?

2021-06-05 14:35 大众报业·半岛新闻阅读 (60848) 扫描到手机

原标题:订单腰斩,市值一夜蒸发近2000亿!特斯拉怎么了?

半岛全媒体记者 殷红艳

自4月19日以来,特斯拉在中国遭遇“车顶维权”事件后,关于特斯拉质量问题的负面舆论便愈演愈烈,随后特斯拉更是接连发生多起的交通事故,将特斯拉推向风口浪尖。再加上特斯拉在每次事故后的“甩锅”态度,无疑是彻底激怒国内消费者主要原因。

跌哭了,一夜蒸发两千亿

持续的负面舆论、安全事故对特斯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。

特斯拉的股价一直处于疲软状态,6月2日和3日,特斯拉的股价连续下跌。2日大跌3%,截至6月3日美股收盘,特斯拉的市值达5518亿美元,跌幅高达5.33%。目前每股报572.84美元,市值一天蒸发31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990亿元)。

相比今年1月高点已跌去了36%,总市值更是蒸发超过315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0174亿元),目前总市值5518亿美元。

从4月份遭遇“车顶维权”事件以来,特斯拉一直负面缠身。

美国时间6月2日,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告,特斯拉正在召回5974辆电动汽车,原因是它们的制动卡钳螺栓可能会松动,这可能会导致轮胎失压并增加碰撞风险。

6月3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消息,特斯拉将召回700余辆进口Model 3电动汽车,特斯拉将提供免费维修,以消除安全隐患。

5月份在华订单量腰斩

除了股价下跌,特斯拉的销量数据也并不好看。

6月3日,外媒援引内部数据报道称,特斯拉公司5月份在中国的汽车订单较4月份减少了近一半。报告显示,特斯拉公司在中国的月度净订单从4月份的超过1.8万份降至5月份的约9800份。

2021年4月特斯拉销量为11954辆,环比下跌65.51%。其中,特斯拉的主力销售车型Model 3在4月份销量为6431辆,环比下跌73.75%,首次跌破1万辆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特斯拉4月批发销量较3月减少了近1万辆,环比下降27%。对于在华销量受挫,特斯拉方面解释称,上海超级工厂对Model Y生产线升级,在4月曾停产两周,销量因此产生了波动。

不仅在中国市场,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也受到了影响。瑞信分析师发表报告表示,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出现下降,由3月份的29%骤降至4月份的11%,这是特斯拉自2019年1月以来月度全球市场份额最低的一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中国市场,特斯拉在欧美市场的地位也日益受到威胁。4月,特斯拉Model 3在欧洲市场的交付量仅为1244辆,与3月2.82万辆的交付量相比下跌95%,直接跌出欧洲新能源车型销量前二十榜单。在美国市场,据摩根士丹利分析,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占率从2020年年底的81%下降至今年2月的69%,损失的12%市占率几乎全部由福特野马Mach-E蚕食。

保值率唯一下降豪华品牌

6月2日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“2021年5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”报告,报告显示国内大部分汽车品牌保值率均实现增长。

在豪华品牌保值率中,保时捷以高达95.6%的保值率排名第一,较4月份的92.8%实现小幅增长。雷克萨斯排名第二,保值率为86.6%;第三名是奔驰,保值率为74.9%。保时捷、雷克萨斯和奔驰均实现增长,除了这三大品牌外,包括奥迪、英菲尼迪、沃尔沃、路虎等品牌也实现增长,就连DS品牌也实现了0.2%的增长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众多豪华品牌实现保值率增长的背景下,特斯拉成为榜单中唯一下滑的品牌,4月份保值率为66.2%,5月份跌至65.0%,猜测特斯拉保值率下滑与其近段时间发生的社会事件有一定关联。

不尊重消费者尝苦果

而在特斯拉股价和销量双双下滑的背后,是屡次曝光的质量硬伤以及维权难等问题。换言之,特斯拉已经开始尝到不尊重消费者带来的苦果。

在国内,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故已多次出现。而特斯拉在每次事故后的“甩锅”态度,无疑是彻底激怒国内消费者主要原因。特斯拉声明中诸如“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”之类的字眼,也一次次挑战着消费者的忍耐底线。

车展维权事件发生后,特斯拉被新华社等官媒点名,舆论重压之下,特斯拉终于做出认错的态度。不过,特斯拉又能否因为此次认错彻底清查生产质量问题,目前还未可知。

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来看,特斯拉如果继续保持有恃无恐的态度,或许会遭到更大的损失。

一方面,蔚来、小鹏等国内造车新势力还在虎视眈眈,老牌车企比亚迪等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。以比亚迪为例,在动力电池、车规级芯片等领域,比亚迪都有多年积累,硬件实力毋庸置疑。

另一方面,国内正在有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加入到造车领域,而这些科技企业所带来的软件优势,恰好可以弥补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短板。

比如华为,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经搭载于极狐阿尔法S。且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,华为采用的激光雷达方案,在识别范围、识别精准度、对复杂路况的适应程度等多个方面,都要由于特斯拉坚持的纯视觉方案。

因此,综合来看,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,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都遇到了实力极强的对手。如果特斯拉继续保持傲慢态度不悔改,最终也只能被国内消费者抛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