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自调表、隐瞒事故、车型作假……购买二手车这些“坑”怎么躲?官方支招了!

2022-04-13 19:24 大众报业·半岛新闻阅读 (23557) 扫描到手机

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

近年来,二手车销售市场发展较快,相关投诉也呈上升趋势。问题多集中在虚假宣传、修改里程、隐瞒车辆真实维修信息等方面。近日,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、青岛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通过维权联动机制,成功调处一起二手车纠纷,纾民困,化矛盾,有力推动了“诉结事成人和”。4月13日,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公开了该起纠纷案件,市消保委进行了解析并发布消费警示,提醒大家加强事前防范,避免二手车消费陷阱。

【案情简介】2022年2月15日,张先生从某汽车服务站购买一辆天籁18款智进版二手车,花费11.6万元,购车时商家明确表示该车里程为7万多公里,无事故,并签订协议。3月初,张先生去4S店进行保养时,发现该车有调表情况,实际公里数为13万公里,同时前后保险杠和后机盖都有过维修钣喷,并且实际车型并非18款,而是16款。张先生向青岛市消保委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消费维权投诉站寻求帮助,希望能对该二手车从技术方面进行全面检验检测,判断是否存在隐瞒事故、私自调表等问题,并请市消保委、消费维权投诉站进行调解,要求退车并且赔偿车辆使用后的保养费、误工费等费用1万余元。

【处理过程及结果】3月15日,接到张先生投诉后,投诉站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调查。通过仪器设备、检测检验分析,工作人员认为张先生反应的情况基本属实,并向商家说明了检测情况以及商家应承担的责任。经市消保委、投诉站双方多次不懈努力,在事实面前,商家最终同意以11.65万元回购已经出售过户的车辆。消费者表示满意。

【消费警示】

一是选购前核实好信息。消费者选购二手车时,要选择商业信誉高、规模大、具备经营许可证等证照齐全的经营者。购买前要详细询问车辆现状、车型信息、价格、车辆评估报告等具体情况;还要注意落实门店是否有第三机构的承诺、售后保证(一般是发动机、变速箱一年两万公里的质保)、第三方机构鉴定认证等事项。

二是签协议前做好查看。要检查车辆登记证,查看车辆过户次数(尽量避免选择过户次数较多的车辆)、查询迁入地(尽量选择当地车辆,选择外地车辆需谨慎)。确定车辆后,交齐全款前,要尽快过户,不能及时过户的可先付定金。

三是签协议时落实好权利。消费者要主动与门店签订购车协议,将车型、价格、车况、公里数、售后服务、是否办理抵押登记、报废期等约束条款体现在书面上,为日后维权固定相关证据。

四是发生纠纷后科学维权。消费者应注意保存好购车协议、购车发票等相关证据材料,与经营者协商不成时,及时拨打经营者所在地12315或12345投诉举报电话,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