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口观察|“蔚小理”齐聚港股,产业竞争加剧城市竞速,青岛如何“汽”度不凡?

2022-03-06 18:24 大众报业·风口财经阅读 (22593) 扫描到手机

       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

  近日,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,再一次燃爆了新能源汽车的“王者争霸”。

  港交所2月28日披露,蔚来集团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。这标志着,“蔚小理”齐聚港股,均实现美国、中国香港两地上市。小鹏汽车-W(09868.HK)、理想汽车-W(02015.HK)已分别于2021年7月和8月回归港股上市。

  资本市场的抢滩背后,是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的较量,而这也彰显了新能源汽车巨大的产业潜力。2021年,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数据显示,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298万辆,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4.59%,同比增长169.1%。

  如果“蔚小理”之争寓意着,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驶到哪里,哪里就是产业竞争的主战场。那么,特斯拉近日吵得沸沸扬扬的工厂落户之谜,更是牵动着众多意向城市的神经。

  作为特斯拉第二工厂“传闻”落地城市之一,青岛正在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的中心地带。尤其是不久前,华人运通中国总部落户青岛莱西,标志着青岛在拉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。随着2022年又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年的开始,青岛如何“汽”度不凡?

       造车新势力打响新一轮“卡位战”

  蔚来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,已申请A类普通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作第二上市。A类普通股预期将从2022年3月10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,股票代码为“009866”。

  去年6月起,小鹏、理想先后在港交所实现“双重主要上市”,如今蔚来登陆港交所的公告发出后,“蔚小理”造车新势力一梯队将重聚港股市场。

  然而,不同于小鹏、理想,蔚来此次采用的是“介绍上市”方式登陆港交所,即为不进行融资的挂牌上市行为。据了解,介绍上市是已发行证券申请上市的一种方式,不发行新股,只是公司股东将本身的旧股申请挂牌买卖,不涉及融资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除赴港上市,蔚来在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中还提到,已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提出以介绍方式的上市申请,具体上市日期正在审核中。

  据悉,企业两地上市后不仅有助于企业引入更多的投资者,还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点选择和更灵活的交易时间,每日交易时长从6.5个小时扩展到12个小时。

  “蔚来选择介绍上市的形式,可能是为尽快获取企业发展所渴求的融资渠道,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奠定基础。”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,介绍上市虽然不能带来更多资金,但对蔚来来说仍有许多好处,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估值;另一方面还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益,有利于增加投资者的认可度。

  事实上,“蔚小理”集体回归港股市场,透露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。不仅是造车新势力一梯队,哪吒、威马、零跑等多家企业也正向IPO的路上努力奔跑。业内人士认为,造车本身是长线作战,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,而登陆资本市场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畅通募资渠道,或将掀起新一轮新能源车企的“卡位战”。

  对于“蔚小理”三家头部企业来说,这场战斗已是一场肉搏。根据近日“蔚小理”相继公布的2021年交付量显示,三家分别为91429辆、98155辆、90491辆。从交付的增长率看,小鹏汽车涨幅超过2.6倍,理想同比增长177.4%,蔚来增长109.1%。虽然三家造车新势力交付量都未能突破10万辆大关,但从增长率来看,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,这也是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爆发式增长的原因。

       时代红利利好头部车企

  2021年可谓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光时刻,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从年初的5%上升到20%左右,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超越燃油车。

  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,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,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,同比都增长了1.6倍,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,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。综合判断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,虽然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,但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。

  于此同时,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,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重中之重,这也反过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次站上发展风口。

  企查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45.2万家。近3年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,仅2021年,新增18.0万家,同比增长111.63%。从区域分布来看,山东以5.1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排名第一,广东、江苏分别有4.6万家、3.6万家,排名前三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总数在增加,但从趋势上看,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中度还在进一步提升。据不完全统计,包括奇点、前途、拜腾、领途在内的十多家车企在2021年销声匿迹,这其中一大半都是新能源车企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最近一段时间以来,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系列政策与市场调整,尤为利好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。

  因此,中国汽车总体销量下滑之下,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市场新的增长极,头部车企更是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肥肉。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,2021年新能源汽车中,自主品牌占据了新能源市场80%的销量,特斯拉占14%,其他合资品牌只有6%。而在国内的这些造车企业中,以“蔚小理”为首的造车新势力,凭借其超强的市场竞争力,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。这也意味着,在2022年的市场环境里,领跑国内造车新势力的“蔚小理”,面临的将是一场亲所未有的机遇,当然其中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。

       高点起步的青岛刷出了存在感

  跳出企业看产业,跳出产业看城市。近日,特斯拉第二工厂落户何地的消息满天飞,这场多城加入的争夺战的背后,折射出城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“集体渴望”。

  于城市而言,引进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,更为看重的是其背后千亿级的产值链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落地,除了能带动产值、税收、出口、上下游产业链的增长和完善,还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。

  例如上海押宝特斯拉,成功串起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黄金产业链。在2019年投产的特斯拉上海工厂,短短3年时间,就令全球侧目。2021年,特斯拉全球交付93.6万辆,而上海工厂交付达48.4万辆,占比过半。2021年,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600亿元,同比增长200%。其中,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了超过1500亿元。

  而产业的虹吸效应,也让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愈加富集。除了特斯拉,上海还拥有上汽、蔚来、威马等系列品牌,智己汽车也将在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生产。

  相关数据显示,2021年,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万辆,上海以63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,位居全国首位,占全国产量的1/6。

  从上海的发展路径观察青岛,可以看出,投身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争夺战,青岛也是高点起步、一路奔跑。自2014年,北汽新能源在青岛莱西的生产基地开工,成为青岛第一家整车生产、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基地起,截至目前,青岛已拥有北汽新能源、一汽大众、一汽解放、上汽通用五菱五家整车企业,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。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上,青岛已经成为继上海,柳州之后的第三大城市,其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万台。

  企查查数据显示,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从城市分布来看,成都、深圳、广州排名前三,其中成都拥有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,青岛入围前十,位列第九。

  青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还在不断加注,亮出不凡“汽”度。 1月17日,华人运通正式与青岛市签署合作协议,将在青岛设立中国总部,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研发技术中心,并成立高合汽车销售服务总公司。不仅如此,近日,青岛莱西举行的北京汽车制造厂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上,青岛润诺汽车部件、重庆蓝天汽车部件等5个项目同时开工奠基。

  青岛传递出愈加清晰的信号:即使暂时无法成为第二个上海,也要在产业竞争的高地里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性。

  根据相关规划,到2025年,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500亿元,带动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新高地。

(本文观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