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口聚焦 | 扛起社会责任 造车新势力才能行稳至远

2021-08-20 21:10 大众报业·风口财经阅读 (73161) 扫描到手机

       风口财经记者 孙瞳

  近几年,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太火了,资本追逐、众星捧月。

  8月12日,蔚来汽车的一起交通事故及后续事件,将这家造车新势力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
  不仅仅是蔚来汽车,从特斯拉车展闹剧,到比亚迪刀片电池起火,再到理想座椅出现神秘水银……这些新能源车企一年内出的问题,就像是攒了10年集中爆发。

  这些问题的出现,说明了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。然而,造车新势力们,特别是蔚来这样的头部企业,却要更加理性地反思,回归制造业本质,引领行业健康发展,也只有这样,企业才能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       资本追捧,失去理智

  在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过程中,资本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。

  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,资本能帮车企解决燃眉之急,让车企把更多热情和创造力投入到造车上;资本也会让车企偶尔头脑发热,失去理智。

 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,相关项目也成为资本争相追逐的风口,投融资的频次和规模也持续增长。

  近日,零跑汽车发布公告称,已完成45亿元新一轮融资。公开资料显示,零跑汽车此前已经多次融资,加上此次,零跑汽车至今的总融资额已超过115亿元。这也是继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威马、哪吒、天际5家企业后,第六家融资超百亿的造车新势力。

  数据显示,2020年,新能源汽车赛道全年披露融资金额近1292.1亿元,同比大涨159.4%,实现了近十年来首次突破千亿元的纪录。

  2021年,新能源汽车赛道投融资热度依旧不减。2021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共57起,涉及项目50个,披露融资金额达827.1亿元,其中融资事件数同比增长了42.5%。

  在资本的追捧之下,不少知名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产业,有科技互联网企业华为、小米,还有房地产企业恒大。与其说企业造车,还不如说资本造车。有的直接参与造车,有的在幕后炒作“造车”概念。

  在资本浪潮的推动下,造车新势力们在新能源赛道上“高速行驶”,跑得快却不够稳。

  为了获得资本的青睐,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追随,这些新能源车企更喜欢炒概念,更擅长做市场营销;年轻的消费者,也更喜欢这些高科技的产品,更容易被新鲜概念所吸引,于是买卖双方一拍即合。在新能源车企的宣传下,年轻消费者甚至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“智能手机安上四个轮胎”这么简单。

  再看看那些传统车企,从事制造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,它们最关心的是驾驶安全问题。而新能源汽车,往往都是在安全这个问题上“翻了车”。

       自动驾驶,前车之鉴

  发生在蔚来身上的这起事故,并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。

  驾驶者林文钦当时启用了自动驾驶功能(NOP领航状态),然后疑似追尾其他车辆。

  蔚来却出面表示,领航辅助不是自动驾驶,并一再强调:绝对不能把NOP等同于自动驾驶。

  言外之意,NOP就不是自动驾驶,所以车祸这个锅不能背。

  而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出面表态,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名词标准:“L2 、L3 什么的用户听不懂,建议统一名称:L2 = 辅助驾驶; L3 = 自动辅助驾驶;L4= 自动驾驶;L5 = 无人驾驶。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要有,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。在推广上克制,在技术上投入,对用户、行业、企业都长期有利。”

  不仅是蔚来,在太平洋的另一端,特斯拉同样因为车祸致死、致伤事件而焦头烂额。

  8月16日,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宣布,正在调查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,其认为该系统“难以识别停放在路边的紧急车辆”,在已确认的交通事故中,共导致17人受伤、1人死亡。据悉,此次调查包括了76.5万辆汽车,几乎涵盖了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自2014款以后的所有车辆,包括Models Y、X、S和3等。

  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接受类似的调查。早在去年1月份,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就曾对特斯拉“失控加速”“刹车失灵”等问题进行了调查。

 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,公众对于“自动驾驶”存在过度信任,这与车企过度夸大宣传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  在过度夸大宣传“自动驾驶”功能上,特斯拉称得上是开山鼻祖。特斯拉旗下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中文名称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为“自动驾驶”。直到2016年,国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死的事件后,特斯拉才在2017年将“自动驾驶”的定义改为“自动辅助驾驶”。

  特斯拉在应对处理方面,更是“态度蛮横”。今年特斯拉车展闹剧出现后,其全球副总裁陶琳公开回应“特斯拉不妥协”“加强消费者教育”这样的言论,激化了矛盾。

  有特斯拉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,国内的造车新势力,应该充分引以为戒,无论是营销还是善后上,都不要步其后尘。毕竟,生命安全大于一切。

       社会责任,经济效益

  行业的发展需要大胆创新,但更需要政策的监管和企业的责任。

  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《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》,文件中从数据和网络安全管理、规范软件在线升级、加强产品管理、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对智能汽车提出了规范要求。其中关于自动驾驶问题,也明确提出了要求:

  企业生产具有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,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、驾驶员职责、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、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。企业生产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产品的,还应采取脱手检测等技术措施,保障驾驶员始终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。企业生产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,应当确保汽车产品至少满足系统失效识别与安全响应、人机交互、数据记录、过程保障和模拟仿真等测试验证的要求。

  在严格的监管之下,“自动驾驶”不能再被随便当成卖点宣传。对自动驾驶技术有信心,就大胆地去创新,并承担相应的责任;对自动驾驶技术没信心,就自觉避开这个卖点,找找其他亮点去营销。

 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,对传统车企造成了很大冲击。但造车新势力们还是应该好好学一下传统车企的优势和经验。其实,比亚迪在造车新势力跟传统车企之间,就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点,既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车企的做法,又没有一味效仿造车新势力的圈层文化。

  造车新势力应当多一些制造业的工匠精神,而不只是靠资本运作、概念炒作一味追逐经济效益。尤其作为头部企业,在行业发展的初期,更应该扛起肩上的责任,在制定行业规范、引领行业发展上贡献一份力量。只有这样,新企业才能在这条新能源赛道上行稳至远。

       (本文观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)